查看原文
其他

老师,你的寒假被太多人盯上了

2018-02-04 何捷 学术志

来源 | 微信公号 语文榕

文 | 福州教育研究院 何捷    编辑:学妹



寒假,理应是休闲的时候。哲学教授傅佩荣在讲座中说,据统计,每当假期,台湾地区每一天都能摆出十万桌麻将。放假就放假,各自休闲去吧。


教师的寒假,却成了热门话题。话题的焦点,竟然争论“配不配”“该不该”“能不能”,似乎教师和学生一起放假,成了让人无法接受的奢侈。于是,寒假还没正式开始,各种关于寒假的评价就已经蜂拥而至。原先羡慕老师有长假的,瞬间反水到了批判阵营。不过,这想起来是迟早的事,那种酸溜溜的羡慕,怎么经得起考验?哦,我的一线教师朋友们,恍惚间,幸福就要来敲门的时候,我们险些成为众矢之的。当然,也拜托大胆晒出旅行照片、睡懒觉得意言论、暴殄天物无度吃喝图的同行们,你们拉了多少仇恨恐怕自己是无法感受的。最悲哀的是,即便默默无闻“葛优瘫”在家中的,也有不少“躺枪”。


很少人去想——究竟是为什么?


我的思考结果有点另类——教师,太不专业了,所以赢得的尊重越来越少。


说到“不专业”,老师义愤填膺地怪学校——给自己安排了太多的“非教学杂事”。我要提醒各位的,专业是自己修炼的结果,和别人关系不大。也没有人让你每天纯粹修炼,那得要多大的毅力啊?而且,一线老师挂常在嘴边的是“我不想成为名师”“我不要做学术领军人”,别拿公家的事来遮掩。其实,那些看起来很专业的主张与推荐,我们反倒不希望老师真去那样做。例如,假期要看什么书,要学什么资料,要做什么研究……这是错把寒假当成学术假了,真没那个必要。


会去做的不需要推荐,不做的推荐了也不会做,推荐的自己未必都看,转发推荐的似乎只要把这条丢到圈子里,那意思已经明摆着:喏,该怎么做我可是说了哦。你做不到,不关我事哦。


一线教师要赢得尊重,这次放假开始,每天只做到一点就够——每天,让自己的专业色彩浓厚一点点。一点点就好。人,不能只看当下,要想想未来。寒假过了,我们还要上班。你的专业,直接影响每天的工作,影响你的心情,影响下一个暑假,影响大家对更为“奢侈”的暑假的评价。特别是我的同行——语文学科教师,请注意面对现实,至今为止大家还认为“什么人都可以教语文”;太多人说“语文教了和没教一样”;许多人发现“小孩不上课自己读书也会成长”……你这样还配享受长假?想想看,我们的境遇真的好不到哪里。


所以,这次寒假开始,让自己的变得专业一点。专业了,就不可或缺了。


教师的专业属性包含着什么呢?其一,专业信念;其二,专业知识;其三,专业能力。


每天,你可以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:我是教师,我非常认可自己的教学工作,我能胜任,我不会误人子弟。信念带来的力量是意想不到的。太多的一线老师已经失去了信念,所以,即便是享受假期,也是一种在众人目光射不到的阴影下苟且蜷缩的姿态。你在混日子,日子就在消磨你的骨气。骨气没了,也没有志气,就剩下得过且过。这样的自我暗示,是迈向专业的必经之路。


专业知识的普及,只有通过阅读专业书。选择一本,每天读15分钟,特别是在寒假,确保这黄金时间不挪用,也许假期能读完一本。这样,开假后讲起课来,和同伴交谈,能有点专业的范儿。我看到的推荐多属于“绕圈子”的曲线救国,主张看童书,看小说,看电影,从中悟出教育之道。完全可以,但为什么要回避阅读专业书呢?故事、童话、小说,阅读后我们的精神得到丰富,但依然不专业。而专业书却让你能有效整合这些丰富的内化资源,运用在你从事的事业上,这原本不需要解释。哦,我知道,专业书的阅读很艰涩,所以,不要多,一天十五分钟吧。


专业能力比较多样。以语文教师为例,包括文本解读能力、设计加工能力、具体执教能力、与儿童对话能力、理解信息能力等等。寒假可以选择一样,练一练,涨涨本事。别的不说,与儿童对话能力真是可以伴随生活与日俱增的。既然放假在家,和小孩对话中更多一份留心,更多一份体察,你和童心更近一点;还有文本解读能力,有意识地不只盯着故事看,有意识地想想文字背后的风景,你的解读能力也会有所增长;外出旅行吧,为出行做好计划,到时候看看计划的实施情况,你对自己的执行力能有所检验……


明白了吧,只要有心告诉自己——每天,我都要在专业上成长一点点,你会发现信念、知识、能力都可以与生活相通的,而在课堂上的运用,只是一种自然的展示而已。


专业成长,思考意义大于积累。不主张大家寒假要读多少书,要看要完成多少计划。书,读多读少不是重点,关键在于你读后思考的时间有多少。阅读之后能够停留,能够深思,能够追问,这才能让阅读转化为专业素养。所以寒假中看到老师在发呆,请不要打扰,也许他正在成长。


发呆是思考的最基本状态;寒假中,不要打扰发呆的一线教师。


回到最开头的问题,老师配不配拥有这样的假期呢?当然配。老师不仅身体疲劳,更重要的,专业的教学是强大的脑力劳动。脑力劳动的消耗远远是无法想象的。据说美国的心理咨询师属于高收入人群,也属于危险职业。常常接受别人的情绪和心理垃圾,得病的可能性很高。


因此每一段时间,他们要休假,同时还要在同行之间进互相检测,以防心理咨询师本身具有严重的心理疾病。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但,如果我们的工作不专业,每天混日子,这样的人除外。因为你在假期也会感到无聊。身体闲下来,思想倘若也闲下来,和死亡没什么两样。与其这样,不如上班,至少忙碌起来的时候,能证明自己还活着。还有些大胆挑头说“我的假期我做主”,依然固执地认为“该吃就吃,该喝就喝,睡到自然醒,那是我应有的福份”的,奉劝最好不要提早享这个福。其实,那不是福份,那真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。而你的修行还未达到那个层次,却拥有那样的享受,是要付出代价的。


等到我们真的很专业了,没有人敢质疑我们要不要放假。放假了,大家还会感恩,会说声:老师,辛苦了,请休息。


你想对老师的“寒假”说点什么?

欢迎文底留言


精彩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


2017年文学年度书单(66本)


35万“一流大学”毕业生就业去向出炉!最大赢家是……


她没有林徽因漂亮,也没有张爱玲知性,一生不依不靠却成为民国最传奇的女人



吴喜之教授直播课:机器学习入门

长按下方二维码查看详情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